职业技术学院赴三原县东周儿童村“关爱代养儿童、真心奉献你我”社会实践活动,紧密围绕“践行青春使命,荣耀党团光辉”主题,在东周儿童村开展了座谈交流、支教服务、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等一系列实践服务活动,为代养儿童送上了来自陕科大的温暖与关怀,取得了良好效果。双方还签署了《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建立长效服务机制。
奉献你我,温暖大家。三原县东周儿童村专门代养代教因父母犯罪伏法、服刑、劳教而无人抚养的少年儿童,被誉为代养代教罪犯子女“世界第一村”。针对儿童村物资缺乏、经济拮据的现状,结合毕业生文明离校中“爱心捐赠活动”,职教学院整理出全校师生员工捐献的图书、书包、文具、衣物、玩具等实用物资,及时捐赠给东周儿童村,丰富他们的图书资料和生活物资,传递陕科大全体师生对他们浓浓的关心和爱护。
团结协作,感受集体的关怀。东周儿童村的有些孩子由于家庭的原因变得性格孤僻、不善交流,本次社会实践服务团以“加强心灵沟通,树立集体意识”为切入点,组织了乒乓球投篮比赛、跟我学踢毽、击鼓传花小联谊等大量的集体活动、游戏,并组织颁奖仪式,让他们以团队的形式领取奖品,直观感受集体协作的成果。
文化育人,寓教于乐。服务团的支教活动别开生面,在讲解课本知识、辅导暑假作业的同时另辟蹊径,课堂上开展了智力知识有奖问答、科普知识(故事)宣讲会、手工艺比拼,并利用儿童村已有的图书资源优势,开展“我喜爱的图书阅读与交流”活动,鼓励孩子们合理利用时间、培养学习兴趣、努力成才。课堂外还举办了“我的衬衫我做主”——师生情•文化衫制作活动,同时还利用服务团带去的投影仪器,举行了“天天好莱坞---快乐电影展演”活动,辅导功课、增长才干的同时,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儿童村的文化生活。
双向教育,获真知、得真情。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此次与东周儿童村里代养儿童的“零距离”接触中,职教学院实践服务队利用高校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智力资源推动地方慈善事业发展,也为第一次接触农村和代养儿童的12名队员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教育课,在贯彻落实团省委和陕西科技大学团委关于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这一指导思想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心奉献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设艺学院:重返羌山支教 续力北川重建
今年暑假,在校团委“践行青春使命、荣耀党团光辉”的主题号召下,设计与艺术学院社会实践团一行15人由严渭青老师带队,7月16日从西安出发奔赴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在翻越了海拔2000米、关系北川县13个乡镇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生命通道——位于深山峡谷中路况险要、弯急坡陡、全长36公里的“擂禹路”后,实践团到达马槽鲁宁小学,与来自18所高校的66名志愿者共同开展为期22天的“铭记羌山"成长营活动,共有10个年级124名山区羌族儿童参与此次成长营活动。
志愿者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奉献关爱、激励成长”活动:
一是开展了新颖别致的趣味教学活动,开设兴趣英语教学、语文、心理辅导、美术、音乐、武术、书法、手工等兴趣课。尤其是别具特色的“暮省”活动,带给了师生们许多心灵的震撼;组织观看《钱学森》、《建党伟业》、《建国大业》等红色影片,帮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起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操。
二是开展成长关爱活动:志愿者和孩子们同吃同住同生活,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难题。特别是志愿者们分成两组带着家访资料、表格,在马槽、坝底、墩上、禹里、片口等十余个乡镇进行深入细致的家访活动,亲历了滑坡落石、道路施工抢修,经过艰难跋涉、翻越大大小小海拔100米到2000米不等的山脉,11天共走访183户,并及时整理家访资料,制作成电子版发至“中国心”官网,既为每位资助人提供了受助孩子的详实情况。又以实际行动熏陶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活动。精心制作了“中国•北川2012‘铭记羌山’成长营关内马槽•一生铭记”电子纪念册;举办了首届“马槽好声音”合唱大赛、篝火晚会和“小手拉大手”趣味运动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并以微博形式直播成长营活动实况;受到了孩子及家长们的喜爱和赞赏。最后一天的文艺汇演是这次成长营活动的高潮——“爱暖马槽”2012成长营联欢晚会。志愿者们尽情歌唱、舞蹈,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喉深深地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孩子们都勇敢地站上了舞台,自信的笑容、嘹亮的歌声,经过半个月来的活动,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在欢声笑语中,一曲《感恩的心》把实践团的情感推向了高潮,看着那一双双含泪的眼睛和久久不愿离去的身影,每个队员都深深体会到了这次三下乡志愿活动的重要意义:“我们一路上坚持了下来,在欢笑和泪水中我们细细品味这一份特殊收获,走出校园,来到山村,当我们再回到学校的那一天,无论是我们的思想价值观,还是自身行动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经过亲身的体验,我们实践和提升了自己,同时也在思想上重新审视自我,我们共同感受到,这次三下乡活动给我们上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课,这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悟和学习,我们会受用终生”。
四是开展爱心传递活动。在设艺学院实践团队的发起下,北川关内项目点的66名志愿者将剩余生活费4332元资助了安昌幸福小学六年级林某和安昌小学四年级陈某某同学。我校15名师生成立了名为“陕科•大爱”的爱心资助小组,并自愿捐出1200元资助安昌幸福小学一年级魏某某同学。期间实践团还收到了上海四川商会捐助的羽绒衣和复读机150套,以及民间团体捐助的8大包衣物。志愿者们认真分装整理,将社会的关爱发放到孩子们的手中。
为表彰我校志愿者团队不辞劳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北川县团委和中国心志愿者团队共同授予我校优秀团队的称号;授予我校邓杨等8名志愿者“优秀志愿者”称号并为我校团队颁发了志愿服务证明。
设艺学院团委2007年至今,把深入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以及实践育人的重要手段,宁强、北川、玉树都留下了学院志愿者的身影。学院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实践工作格局,以“平台搭建—项目申报—志愿者招募—管理培训—过程监督—成果转化”为工作体系,从单一的义务支教、走访调研衍生为兴趣教学、主题引导、成长关爱、温情陪伴、心理救助等多种服务方式。学院还与“中国心”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搭建了稳定的实践平台,形成了长效的合作机制。带队老师严渭青担任品质助学关内项目点(马槽鲁宁小学)负责人,统筹管理项目点各项工作。

校学生会:“牵手阳光”大学生骨干支教团赴礼泉
8月15日,由校团委、校学生会组织的“牵手阳光”大学生骨干支教团奔赴陕西咸阳礼泉县南坊镇大牌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
大牌小学位于礼泉县南坊镇大牌村,毗邻泾河,东南沿沟,紧邻永寿县豆家镇,地处永寿但由礼泉管辖,地理环境特殊,沟壑交错,交通闭塞。大牌小学共有64名1至4年级学生、24名学前班学生,3间活板房成为了88名学生的唯一学习场所。学校包括校长在内仅有3名老师,他们办公、吃饭、睡觉等一系列工作也都是在两件很小的毛坯房内进行的。操场内没有任何体育器材,就是教室门前的一块土泥地,一到下雨天,路就变得很滑,一不小心就会有人摔倒。在校学生均为本地农民的孩子,全家住在自己挖出来的窑洞里,去年也是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第一次走出大山,了解到外界的房子不是像他们一样的窑洞。
下午4时,支教团一行16人在陈李斌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大牌小学,受到了师生以及当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映着微微的夕阳,支教团在大牌小学的操场上举行开班仪式,并给小学生们派发了礼物,小学生们看着手中的本子、彩笔、以及篮球、足球、羽毛球,脸上都露出了最纯真的笑容。
8月16日,支教团在大牌小学的支教活动正式开始。队员们一大早就起床,准备早餐、复习教案,上课时给小学生们带些小礼物作为奖励。这些孩子们虽然生活贫困、学习环境艰苦,却依然不减学习的热情。他们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最喜欢的礼物就是书,有时为了得到一本书有些同学还会争得面红耳赤。他们对学习的热情让支教团的每一位成员都为之震撼。
在与孩子们相处的一周中,支教团的每一位成员经常沉浸在感动之中:每一天课程结束时,小学生们都会把家里用来卖钱的苹果、核桃、玉米等往队员手中塞,用这种最质朴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支教的第二天,上课时一年级的班长都悠悠同学不小心摔倒划破了手,支教团的李同学见状把小女孩抱出教室,用凉水为她清洗伤口,并细心地贴上创可贴,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却让小女孩深深记在心中,当天下午就从家里带来了自家的苹果,送给大哥哥表示感谢。
光阴似箭,支教活动不知不觉到了尾声。8月21日下午,支教团为小学生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运动会,活动是将各个年级的同学们和老师们平均分为四个组进行的,跳大绳、背球接力、萝卜蹲等游戏让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小学生们与老师的情谊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运动会结束后,队员们纷纷把自己的帽子、衣服赠与小学生们留作纪念。
8月22日清晨5点,与还没落山的星辰一起,支教团等来了开往礼泉的班车,而最让人感动的一幕出现了:小学生和家长以及附近的村民们竟也摸黑赶到了车站,他们纷纷将手中的核桃、苹果等特产塞入队员们的手中,向他们依依不舍地道别。在支教团回到学校后,还接到了大牌小学的校长及部分学生家长打来的问候电话,希望来年能再次见到我校的支教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