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两周的爱心包裹劝募活动后,我校成为包括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内的爱心包裹劝募活动陕西省承办高校中首个劝募爱心包裹数量过百的高校。
2011年4月11日—15日,陕西科技大学爱心联盟社团在沁园广场进行了五天火热的招募志愿者活动成功结束,从近150名志愿者中初选共招得80名志愿者。4月16、17日和23、24日志愿者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爱心包裹劝募活动。
“第一例成功的激励、一切条件限制都是纸老虎”
徐家湾邮电所地处北郊未央区,虽紧挨公交汽车站,但大多为流动打工务工人群,本身自我物质供给和消费水平并不富裕,这样就更增加了捐赠难度。但是志愿者们抱着我们捐献爱心是为了帮助更多的灾区贫困学生的信念,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邮局没有张贴宣传海报,我们借来宣传板自己贴;没有学生型文具包实物样包,我们拿宣传展页上的图片详尽解说求得信服;邮局缺少爱心包裹捐赠单,我们自己制作••• •••虽然我们遇到的多是路人的质疑、误解和忽略,但是当第一例爱心包裹捐赠成功的时候,我们发现一切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志愿者的眼前都成了纸老虎,我们是最骄傲的志愿者!

(志愿者杨沉静正在努力地劝说)
“不抛弃、不放弃”
最有感触的志愿者应该是平时内向腼腆的贾琳了,她今天首先突破的就是自己内敛的性格,当一个又一个路人匆匆而过,有得挥挥手,有得表示没时间,甚至还有连回应也没有,她的内心经受了巨大的考验。大半天很快过去了,几个志愿者都陆续劝募成功了,但她仍然没有收获。她满脸的疲惫显露无疑,我们给她传授经验,帮她重振信心,经过调整之后,坚强的她继续面带微笑的开始劝募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就在我们准备结束今天活动的时候,贾琳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劝募成功了一个领小朋友的家长,她脸上的那种喜悦是我认识她以来笑得最开心的一次。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和毅力!

(贾琳在劝募成功第一例后终于天真灿烂的笑了)
王贝贝是我们小组的小组长也是今天劝募数量最多的志愿者,一个人七个学生型文具包的成绩成为我们坚定信念的榜样,贝贝说,她成功的经验主要在于对爱心包裹项目的详细理解和准确表达,并把自己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的志愿者却可以在不提供任何报酬的情况下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做这件事,感动了他们、增强了可信度。而且,许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贝贝自上大学两年以来除假期外,自己隔周都会去未央区草滩敬老院陪老人说说话聊聊天,帮老人按摩、剪指甲等,坚持不懈,未曾间断。她说,其实以前志愿服务的一些经验也帮了她许多。她们不抛弃、不放弃是因为我们可以帮助更多的孩子!
“叔叔,我们替山区的孩子谢谢您”
志愿者鲁艳是个开朗的女孩儿,但在活动的时候却因为城管要进行城市市容市貌进行检查而为难了,我们只好很无奈的把宣传板抬回了邮局营业厅。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时,鲁艳向城管叔叔开始了劝募。通过她详尽的介绍和真诚的话语,没想到的是城管叔叔不仅允许我们可以继续把宣传板摆在邮局门口,而且其中的两位城管叔叔还各自捐赠了一个学生型文具包,叔叔说“这样的好事儿我们支持”。
四月的春天最高温二十七八度的气温还是让人吃不消的,正当我们劝募了大半天非常疲惫的时候,刚刚捐赠了两个学生型文具包的叔叔朝我们走来,手里还提着饮料,亲自发给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作为志愿者怎么好意思接受呢,叔叔却非常坚定地把饮料塞给我们,说你们太辛苦了,口干舌燥的宣传了一天,这些水算不了什么。平时表现得特别坚强的张思瑾会长在接到饮料的那一瞬间,居然感动得流泪了。我们感动爱心人士的同时,爱心人士也感动着我们志愿者。叔叔,我们真替山区的孩子谢谢您!
(志愿者王贝贝、鲁艳和捐赠爱心包裹的爱心人士合影)
七个网点累计109个学生型文具包的成绩,让我们更坚定了帮助更多山区贫困小学的孩子们的愿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有了热情似火的志愿者和校团委的支持,我们相信一定可以劝募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爱心包裹的活动中来,把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爱心包裹活动做成大家信得过的慈善品牌公益活动,为全民公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虽然在目前看来,我校的劝募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可这并不是一场比赛,而是我们能够为山区贫困学生所做的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这一点看来,我们所做的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以后的募捐活动中,我们还要更加的努力,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献爱心的队伍中来。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做到更好,能力是有限的,爱心却是无限的。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感染身边的人,更要用整个社会的爱心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创建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